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山地建筑设计的规律及思路的探讨

现阶段要维持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就必须转变建筑规划的设计观念,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道路。因此人们对大范围开采和利用山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和探索。我国对于山地建筑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既有成就,也有不足。虽然建造了一些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契合、构造环保优良的优秀建筑,但也存在一些设计水平低下、与当地自然环境不匹配、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山地建筑。本文将结合重庆市山地建筑设计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山地建筑设计的规律及思路进行探讨,得出有利于山地建筑开发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引言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的大国,山地面积是国土面积总数的33.33%,丘陵在国土面积中所占比重为9.92%,而高原在国土面积中所占的比重是26.35%。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山地、丘陵和一些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崎岖的高原一律成为山区。因此,山区面积所占我国国土面积比重的三分之二,而平原面积只有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人们为了拓展生存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们的山地建筑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1 山地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重庆市属于一个山区资源多,平原少的城市,耕地资源资源紧缺,与日益增长的供给需求矛盾严重突出,再加上重庆市发展的需要,大量的平原被道路、厂矿、机场等建筑设施占用,仍然处于粗放式的能源消耗模式,主要体现为能源消耗高、使用效率低,尤其是建筑行业的能耗度占社会总体消耗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次,获取丰富的山区资源。重庆市山区蕴含丰富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是一座自然馈赠的宝库,能够为人们经济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进步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资源。

最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正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再加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的社会口号成为当今世界主题,而首当要履行承诺的就是建筑规划行业。此外山区资源拥有美丽的旅游资源,开发山地资源能够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诸如重庆市拥有5个5A级景区,巫山小三峡、武隆喀斯特、酉阳桃花源、万盛黑山谷、大足石刻,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让人们可以感受“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的心态。

2 山地建筑设计的规律

山地建筑设计规律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依据而形成的。无论何种山地建筑设计所在的自然环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山地生态体系。因此,必须充分平衡和考虑这些自然因素的作用,以维持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主,才能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山地建筑设计方案。

第一,山地建筑设计的地质规律。地质是一片山区的土地性质,决定了该片山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程度,关乎着山地建筑的生命安全。倘若在一片潮湿、深陷的黄土地区搭建建筑物,由于土层属于水分过多没有收缩功能的性质,会导致建筑物严重损伤。而沼泽地区,土层水分含量丰富,承载能力较差,不适合建筑物的稳固。地质板块断裂的山区很容易引发地震,对建筑是摧毁性的损坏。因此,防止地质因素对建筑物造成不良后果,设计者必须对山区、坡地的地质进行严格勘察和检验,谨慎挑选地基位置。

第二,山地建筑设计的地形规律。地形是一处山区的地势、坡度、山位特征。而坡度特征是山地建筑的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山位是指山区中局部地形的体现,不同的山位其空间价值、景观特征就有所不同,因此其利用价值也就不同[2]。重庆市大巴山的东南方位的景观、植被效果较好,风景优美、空间价值利用大,适宜选此的山位来进行开发。

第三,山地建筑设计的气候规律。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取决与它所处的地理经维度。山地的微观气候特征取决与山地的地势、海拔高度、坡地方位以及地貌,这些因素影响了山地的光照时长、温度、湿度、风向、风速以及雨水状况,重庆大巴山处于四川盆地上方属于中亚热带,在进行山地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气候因素,尽量选择光照好、温度适中、湿度适宜、通风、雨水较丰富的位置。

第四,山地建筑设计的水文规律。重庆市大巴山的水文特征表现为,水循环系统较差,渗水、出水系统复杂,很有可能引发山洪和滑坡。设计者必须合理规划建筑区域的排水系统,积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第五,山地建筑设计的植被规律。植被是一个山区的生态环境的直接体现,也是山地景观的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山地建筑设计是以选择植被较为丰富、种类繁多的地区,重庆市大巴山山地地区的露头岩和植被丰富,应该将其有机地组织到建筑规划中,增加山地建筑的自然之趣。

3 山地建筑设计的思路,以重庆大巴山山地小区建设为例

该小区处于重庆大巴山东南山部地区,其建设规划根据城市的肌理构造形态而建,满足山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现在以该小区的中心绿地广场的建设为例,结合笔者的实际考察和工作经验,对山地建筑设计的规律和思路作探讨。以图1为例。

小区的中心广场与交通主干道相距30米,坡度小于25°,所以在小区布置中心绿地是根据地形,采用层台相互组合的方式,每层每台设置成不同的却和谐的形态,再破道旁栽种以草地、花卉等为主的植物。在第一层台上布置该小区的物业管理中心,并设置了半圆形的景观台,景观台的铺盖方式采用小型瓷板砖,可以依据山地的地势、土块的崎岖不平的特点进行调整,此外设计了半弧形水池喷泉;第二平台的设计与第一平台中间隔有景观带;在第三个平台上面设计了半透明性的玻璃景观建筑,在建筑物里面可以设计一些运动健身场所,诸如游泳池等;在在三个平台的正中间设计植物绿化带,并设计了一些商铺店面,方便人们休闲、娱乐,在绿色广场的两边位置设置一些桌椅,以供人们休息。这种设计既考虑到了山地的地形地势的特点,由于山地环境相契合,丰富了小区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娱乐生活。

4 结束语

山地建筑设计是否符合自然生态规律,是否适宜人类生产生活,都与设计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坚持山地建筑设计中的低碳环保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涉及到山地选择、建筑朝向、形体设计、单体设计等诸多方面。山地建筑设计者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全面考察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和规律,归纳地质、地形、气候、水文以及植被的特征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全方位地研究、分析、积累、尝试、总结,将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实际的山地建筑规划当中。在山地建筑的形体设计和单体设计方面,尽量满足结合山地环境的特殊性,最好将建筑与山川、溪流完美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回归自然的美感。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山地建筑师;规划设计;规律;思路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